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在这片红色大地,燕赵儿女凭借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与炽热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开国大典》《地道战》《小兵张嘎》等佳作,生动展现河北革命斗争历史,于红色电影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 “资源库”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河北” 新媒体平台推出 “红色电影里的河北” 系列专题。让我们紧跟红色经典电影步伐,打卡河北红色圣地,追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
“今天,1977年12月,开滦工人阶级自豪地向世界宣告,开滦的原煤生产已达到震前水平!”纪录片《开滦奇迹》中,唐山大地震的惨烈与重生,让世人震撼。震后,开滦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发扬“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震后十天就生产出“第一车抗震煤”的壮举。经过17个月的艰苦奋战,原煤日产达到了震前生产水平,创造了开滦奇迹。从百余年前的开滦五矿大罢工,到抗震救灾的重建奇迹,开滦博物馆用“黑色长河”般的厚重历史,将“特别能战斗”精神淬炼成民族脊梁。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卡开滦博物馆,感受中国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
开滦博物馆
一座开滦博物馆,半部近代工业史。在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的脉搏中,开滦博物馆如同一部立体的史诗,将中国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熔铸成永恒的红色丰碑。从银幕光影到历史现场,从英雄传奇到工业记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物一景,都在诉说着民族复兴的壮阔篇章。
今日开滦,不仅是工业文明的活化石,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高地。来这里,聆听中国近代工业的铿锵脉搏,追寻中国工业的炽热初心!汲取红色基因的澎湃力量!让“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照亮每一个追梦者的前行之路。
打卡点推荐
打卡点之一:“世纪追梦”主碑
“世纪追梦”主碑是中国唯一黑色主碑。由原中央美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者侯一民老教授担纲设计,象征着开滦几代人历经百年、矢志不渝地追求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世纪梦想。是单位和组织举行大型党员入党宣誓及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首选地。游人也可持第三、四套人民币与之合影留念。
打卡点之二:开滦博物馆主馆
博物馆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展品、新颖的展陈形式,阐述了煤的生成、由来,记载了“中国路矿之源”的历史遗踪,重现了因煤而兴的唐山城市文化记忆。其中,震撼的多媒体景观《人类抗灾史上的奇迹》,再现了震后开滦人的伟大壮举。
打卡点之三: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雕塑
开滦博物馆四层有一组雕塑,是多位矿工的群像。他们有的眼含悲愤、表情坚毅,有的攥紧拳头似乎要向前冲,有的凝视前方、庄严肃立。这组雕塑,展现的是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时的情形。这次罢工是开滦工人由自发斗争进入自觉斗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引发了极大反响。
打卡点之四:开滦五矿大罢工旗帜
这面旗帜展出在开滦博物馆四层。为了加强组织、维护秩序、鼓舞士气,1922年的开滦五矿大罢工前期准备中,罢工指挥部在五矿工人俱乐部制作了工人纠察队的袖章,并研究制作罢工专用旗帜。经研究,罢工指挥部决定旗帜图案是在开滦原有的双环标志基础上,加上交叉的洋镐和锤子。开滦五矿罢工的代表曾打着这面旗帜,进京请愿,扩大了罢工的影响。
打卡点之五:《毛泽东选集》
开滦博物馆红色历史展厅中,展出着一张打开着的《毛泽东选集》照片。1922年10月23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分析工人阶级状况时,分析了罢工运动:“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开滦和焦作煤矿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最早提出,与开滦工人运动的发展紧紧相连,与毛泽东同志对开滦工人的关注与赞扬密切相关。
打卡点之六:唐山矿一号井
在馆外展区——“国保”遗址观光区中,唐山矿一号井,这座始建于1878年的“中国第一佳矿”,历经地震仍巍然屹立,是唐山人抗震精神的象征,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井至今已服役140年,仍是年产400万吨矿井主力提升井。
打卡点之七:井下探秘游
由位于博物馆主馆地下数十米的煤矿井下老巷道改造而成,已改造成一处集体验、展示、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地下探秘区,曲折蜿蜒,引人入胜。其与主馆连通一体的设计浑然天成,游客可乘电梯从主馆四层直达井下古老巷道,体验神秘、刺激、好玩的“井下探秘游”之旅。现仍存有当年唐山矿震后被困井下矿工逃生时,徒步攀爬 “马路牙子”升井遗址,睹今思昔,感受绝境求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