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感悟《我的法兰西岁月》中的伟大理想

2025-04-17 15:18:41 来源:
分享到:

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在这片红色大地,燕赵儿女凭借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与炽热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开国大典》《地道战》《小兵张嘎》等佳作,生动展现河北革命斗争历史,于红色电影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 “资源库”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红色河北” 新媒体平台推出 “红色电影里的河北” 系列专题。让我们紧跟红色经典电影步伐,打卡河北红色圣地,追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

1744874492255008.jpg

“我宣誓,我自愿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我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愿意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一切!”这是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中的宣誓台词。影片讲述了1920年至1925年,青年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曲折跌宕的故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就保存了留法勤工俭学生在法国的工作证明、学习日记、笔记等珍贵史料。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卡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感悟《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投身革命、救亡图存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驿街86号,是国内目前唯一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纪念展馆。1983年,该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育德中学旧址建立。创办于1907年的育德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1917年至1921年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曾在此就读。

1744874571546130.jpg

该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展陈面积700平方米,馆藏近现代文物12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2件,对社会免费开放。该馆系统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功绩,对于弘扬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寻真理、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打卡地推荐

1744874747866242.jpg

打卡地之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陈列》序厅雕塑

辛亥革命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兴,在1919至1920年间,先后有二十批一千八百多名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赴法勤工俭学生中,不仅锤炼出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更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和科技人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堪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浓墨重彩之笔。 

1744874795925973.jpg

打卡地之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陈列》展室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陈列》展厅内有大量留法勤工俭学生在法国的做工工具、毕业证、明信片、照片等珍贵文物史料,是我国唯一、全面、系统反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历史的展览。

 1744874880172144.jpg

打卡地之三:展览场景模型

这就是当年邓小平在轧钢车间工作时的场景。邓小平在施耐德工厂做的就是轧钢工,就是把烧红的铁,经机械压成各种形状的铁条后,用长把铁钳拉起来拖着跑,从平台的一端拖向另一端。这项工作的劳动强度极大,又极其危险,稍不小心就会被烫伤或砸伤,邓小平就不止一次地受过伤。这个工作被形象地称为“拉红铁”。

 1744874931731887.jpg

打卡地之四:幼云堂

1936年,为纪念育德中学的创始人陈幼云,育德师生捐资修建了幼云堂。育德中学创立于1905年,校训是“不敷衍,不作弊”,它也是近代华北名校,有“文南开,理育德”的美称。

版权所有: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 违者必究
冀ICP备19017071号-1

0.05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