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陵园: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打造红色教育阵地

2024-08-26 17:21:34 来源:红色河北
分享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论述,总结宣传好新时代河北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经验做法,推动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创新融合发展,“红色河北”新媒体平台推出“河北红色旅游发展案例”专题,陆续发布优秀发展案例,共享发展成果。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打造红色教育阵地

——董存瑞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门确定向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底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9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现年接待游客达35万余人次,是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和游览、休闲为一体的景区。

董存瑞烈士陵园.png

一、严格规范管理,充分利用陵园红色教育资源

为弘扬存瑞精神,县委、县政府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董存瑞烈士陵园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思想文化内涵,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规范陵园管理。

(一)加强烈士陵园各项设施的维护管理。为更好地发挥董存瑞烈士陵园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作用,中央、省、市、县全力保障董存瑞烈士陵园经费开支,用于陵园维修、维护及正常运行。按照上级要求,改建了国旗台两座、进行了技防改造、对园内建筑物屋顶进行维修,对纪念馆内声光系统进行了升级。推进园区绿化、卫生等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使园内环境更加“清新、舒适、整洁、优美”。

(二)加强烈士陵园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应急预案、登记管理、安全保卫、消防、财务、人员培训等制度和瞻仰纪念流程,对烈士陵园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完善陵园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近三年,累计组织40多万名中小学生到陵园进行了教育学习。

(三)加强烈士陵园队伍建设。为了不断提升全体职工的自身综合素质,给游客提供规范优质的接待和讲解服务,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陵园坚持利用接待淡季加强职工的业务培训。聘请老师对职工进行文明礼仪、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职工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了陵园整体服务质量。

二、整合资源优势,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陵园红色教育的首要内容,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内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系列活动,切实发挥红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一)开展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5·25”董存瑞烈士牺牲纪念日、“9·30”烈士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全县党政干部到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等活动,接受革命先烈、先辈传统精神和思想、作风的洗礼,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

(二)开展爱国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董存瑞纪念馆陈列的革命文物、展陈资料等,组织团委、党员干部、教育部门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以入党、入团、入队,重温入党誓词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基地成为中小学生缅怀先烈和树立理想的“第二课堂”。

(三)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为了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陵园每年举办“致敬英雄 聚焦安州摄影展”“追寻红色记忆重温红色经典董存瑞红色文化收藏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等临时展览,满足各种层次观众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人来园进行参观、学习,发挥基地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

(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乡村活动”。为充分发挥陵园纪念设施的教育功能,扩大教育覆盖面,陵园开展“流动纪念馆”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等活动,深入到社区和乡镇各个中小学校,通过捐赠书籍、宣传册,参观国防教育和董存瑞事迹图片展览、国防教育知识讲座和英烈故事讲述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和群众的国防教育意识和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

(五)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利用“河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优势,加强和各类院校的联系,积极组织大、中、小院校的学生到陵园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义务讲解、维护园内秩序、担任咨询员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更深入了解存瑞精神的机会。

(六)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组织隆化县存瑞红军小学和回民小学红领巾讲解员到陵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编写专门的讲解词,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故事式的讲解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存瑞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每一颗幼小的心灵,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与多家院校开展共建活动。立足资源优势,与多家院校等建立校外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共建,携手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承担传承红色文化职责的重要使命。

三、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董存瑞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等平台,各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青少年在陵园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教育活动,开设党课讲坛,以现场课、情景课等形式传递正能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董存瑞烈士陵园自建园以来共接待游客1350余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设计精品线路,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着眼全县旅游整体发展布局,一是以“泡温泉、赏红叶、游森林、摘草莓、登苔山、参观董存瑞烈士陵园”等为主的全域旅游线路,把红色旅游与生态休闲、农事体验、历史文化等融合起来,充分展示我县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二是以“董存瑞烈士陵园-烈士牺牲地-苔山战场遗址-民族博物馆”为主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实现长短途合理搭配,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董存瑞烈士陵园将继续肩负自己的使命,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廉政教育、党史教育。倡导知行合一,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局。

版权所有: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 违者必究
冀ICP备19017071号-1

0.05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