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论述,总结宣传好新时代河北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经验做法,推动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创新融合发展,“红色河北”新媒体平台推出“河北红色旅游发展案例”专题,陆续发布优秀发展案例,共享发展成果。
挖掘内涵 创新形式
弘扬伟大晋察冀精神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简介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20公里处的城南庄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河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河北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入选“河北最美30景”。多年来,纪念馆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全国40多家机关和企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弘扬晋察冀精神、教育激励后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爱国主义特色教育工作
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晋察冀精神、传承优良传统等多方面发挥着红色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在红色教育工作中创新思路,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和宣传活动:
(一)晋察冀精神宣讲报告会助力特色教育工作。纪念馆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了“晋察冀精神宣讲报告会”。通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打快板、扭秧歌、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党的光辉革命历史。截至当前,纪念馆演出报告会300余次,充分发挥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教职能。
(二)特色研学实践活动。2018年,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活动紧紧围绕“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这一主题开展,学旅结合,寓教于乐,达到培养青少年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目标。
(三)红色故事进校园。组建红色宣讲小分队前往学校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红色故事更加具有感染力,使学生通过聆听红色故事进一步了解党的革命历史。
(四)临时展览走进学校、社区。将晋察冀根据地的发展史、战斗史删繁就简,分类提炼,精心制作了十二块临时展板,再现了昔日晋察冀的光辉历史画卷。精心挑选一线优秀讲解员组成一支宣讲小分队,带着展板走进学校、社区、机关单位,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
(五)打造音乐党史课。为了进一步丰富红色教育产品,创新教育形式,提升公众参与度,纪念馆研发了音乐党史课——《模范根据地》。以百年党史为脉络,通过展示丰富的历史影像资料、经典音乐作品、真实访谈素材与讲解员现场讲述相结合,向观众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晋察冀边区军民英勇斗争的壮阔历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社会群众在音乐中回望党史,感悟信仰的力量。
(六)培养小小讲解员。纪念馆精心培养了一批以3-6年级学段为主的小小讲解员,利用寒暑假到馆义务讲解。这些小小讲解员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更将在这一过程中深植红色基因,未来成为中国梦的忠实拥护者和实现者。
(七)新媒体宣传。纪念馆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通过微视频、微信文章等多种方式开展网上宣传,并且利用“VR”技术打造了网上3D展馆,实现了足不出户畅游纪念馆。
三、红色旅游带动周边产业融合发展
纪念馆近年来不断的发展壮大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影响力逐年增加,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大关,红色旅游带来的客流量转换成了购买力带动了周边的产业发展。
(一)纪念馆周边的餐饮行业发展迅速。在5-10月的旅游旺季,周边餐饮业销售额增幅百分之六十以上,占全年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十五。
(二)带动林果种植业。城南庄周边乡村大力发展种植采摘,荒山整治3万亩用于林果种植,兴建食用菌大棚724个,纪念馆的客流量为苹果、葡萄、樱桃、蓝莓、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打开了销售渠道。
(三)促进民宿、农家乐发展。纪念馆周边乡村花山、马兰、向阳庄改造提升290户,打造精品民宿、特色农家乐,不仅增加了红色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也增加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
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交通的修建、环境的综合提升。西阜高速引线途径城南庄花山、大岸底等多个村庄,村民通行更加便利,居住环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