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怀念

2023-04-10 14:32:06 来源:人民网、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
分享到:

他把人民放在心里


把个人置之度外

他把奉献当作信条

把回报抛到脑后

他离去,骨魂洒向祖国大地

身后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

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11.jpg


今天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5周年纪念日

当我们再次回眸周恩来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片段

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激荡着心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年少时的豪言壮志。

22.jpg

1912年,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时和师生合影。前排中为周恩来。


12岁那年,周恩来来到了东北,不久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一天修身课上,校长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这是周恩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3.jpg

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和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在柏林万赛湖。左一为赵光宸。


22岁时,周恩来来到马克思故乡欧洲,以求寻找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23岁的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成为一名坚定共产主义者。他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事实也正是如此。


“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

这是周恩来对自己党员身份的根本要求。

1935年6月底,警卫员魏国禄当选了周恩来所在党小组的组长。一次,周恩来问为什么很久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说小组会开过了,看首长忙,就没通知。没想到,周恩来严肃批评道:“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


“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

这是周恩来在自我解剖时说的话。

1951年9月29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周恩来向1700多名教师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他以自己思想改造的亲身经历,回答了知识分子为什么需要改造和如何进行改造。5个多小时里,他以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白剖析自己的经历,听者莫不感动。


“我是总服务员,要为人民服务而死”

这是周恩来“人民至上”的理念。

周恩来经常说:“我是总服务员。”他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务好老百姓,当好人民的服务员。


“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

这是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


44.jpg

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团长伊利耶·维尔德茨。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患膀胱癌,发展到每天便血,但仍继续超负荷工作。从确诊到住院的两年内,除了13天以外,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直到1974年6月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他会见外宾65批,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院开会20次,找人谈工作200次以上。


“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这是周恩来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1958年1月到杭州视察,周恩来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枕巾中间已经破损。地方同志看不下去了,就给他换了条新枕巾。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坦率地说,他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员本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是周恩来提出的著名新型国家之间关系。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兼任外交部长8年多,作出卓越贡献。他一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出一种新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不靠关系自奋起”

这是周恩来为晚辈立下的家规之一。

周恩来特别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所以,在周恩来的侄子辈以及第三代的登记表里,都找不到与周恩来的“关系”。

66.jpg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

敬爱的周总理

这盛世,如您所愿!

版权所有: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 违者必究
冀ICP备19017071号-1

0.05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