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
他诞生于
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他是革命家,是战士
是诗人,是领袖
他带领中华儿女
推翻三座大山,当家做主
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屹立于世界东方
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
“中国人站起来了!”
不曾忘,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
不曾忘,他讲得最感恩的一句话
“人民万岁!”
今天
是毛泽东诞辰129周年纪念日
我们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既要怀念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也不能忘记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一种乐观叫做
“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最艰难、最艰苦、最黑暗的时期,在面临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危急关口,他都能够自信豪迈,绝无消沉、绝无萎靡。这种强大的精神状态,为他的人生提供了无穷动力!
毛泽东的一生,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
17岁那年,他离开韶山外出求学,改写了一首气势非凡的诗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中,我们亦不难看出少年毛泽东的抱负和胸襟。
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进行身体锻炼,朗读自习。他有时到后山的“君子亭”去看书,有时也有意识地到喧闹嘈杂的南门口去看书,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用一首《沁园春·长沙》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有一种豪迈叫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历史硝烟虽已远去,但每当我们回望长征时,总能被无数的故事敲击心灵,荡涤灵魂。而书写这段传奇的人,正是毛泽东。
1934年10月,踏上长征的路途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壮丽史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6年长征时期的毛泽东
这又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1935年9月29日,陕甘支队从榜罗出发,于当天到达通渭县城,这是红军爬雪山穿草地三个月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毛泽东向杨得志、肖华询问部队的情况后,又不顾鞍马劳顿,赶到不远的文庙街小学。在那里,他首次充满激情地公开朗诵了他自越岷山后酝酿于心的诗篇,要知道当时长征还没有结束,但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这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彰显的是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忠诚信仰和必胜信念。
有一种清醒叫做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有一种思念,历经历史云烟,愈加醇厚;有一种记忆,穿越时代风雨,历久弥新。这是毛泽东同志执笔为新华社撰写的五大评论之一,评论的是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而这一句话也一直是我们和平崛起路上的一针清醒剂。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即使时隔几十年,我们再来回顾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语,今天依然适用,这就是伟人的智慧与远见。
有一种无私叫做
“心里装着革命和整个国家,唯独没有他自己”
那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他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
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合影。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泽东悄悄藏起对儿子的思念时,他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前,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把对丈夫的牵挂,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
在毛泽东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1959年,毛泽东终于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一种奋进叫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62年的冬天,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同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借以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毛泽东读后当即作此和词。
1960年,毛泽东在北京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因为时间不等人。就这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不长的时间里,使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他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那铿锵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只争朝夕的奋进,透射着时代伟人的担当尽责!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一生的追求。
今天
我们再次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您永远都在我们心中
祖国不会忘记!
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