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之旅丨走近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2020-08-07 10:58:04 来源:抗大陈列馆发布、抗大陈列馆官网
分享到:

在邢台市前南峪村

坐落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此建立

担负着

为中国革命培养大批优秀军政干部的光荣使命

今天让我们走近抗大陈列馆

感受抗大的革命精神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29.jpg

初创于陕北

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任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32.jpg

延安抗大校门

随着形势发展

抗大挺进华北敌后办学

1940年,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

学员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35.jpg

抗大办学期间

抗大旗帜插遍大江南北

老区人民和成千上万的先进青年

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铸就了这座“将星摇篮,革命熔炉”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37.jpg

参观抗大陈列馆,有哪几处基本陈列?

一是抗大陈列馆主建筑。抗大陈列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距邢台市区60公里,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发展史的专题性陈列馆,展陈面积2888平方米。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现地教学基地”、首批“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区”、“河北省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39.jpg

二是抗大旧址群。抗大旧址群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重要革命遗址。校部驻前南峪、政治部驻浆水村,供给部驻河东村,卫生处驻安庄,学员队、上干科、陆军中学等机构驻地分布于浆水川40多个村子。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43.jpg

目前,对公众开放的抗大总校副校长滕代远,教育长何长工同志旧居位于抗大观瞻区内,整体建筑由青石砌成,屋顶盖有红石板,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建筑风格。院落正房六间二室为滕代远、何长工宿办室。东西厢房三间,为警卫、勤务人员所住。其周围有抗大总校军政委员会会议室,政治教育科、军事教育科、图书馆等校部直属单位旧址。

三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纪念碑。纪念碑建于抗大建校50年之际,是全国唯一一座抗大纪念碑。通高13米,全部由汉白玉雕砌而成。正面匾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纪念碑”15个鎏金大字,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碑阴为抗大总校副校长何长工撰写的“邢台浆水抗大总校太行山驻地纪念碑”碑文;东侧匾芯由抗大总校代校长徐向前元帅题词:“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为改变老区的面貌而努力”;西侧匾芯为开国上将李志民题写的“抗大精神永放光芒”。纪念碑广场栽植松柏,稚碧俏绿、四季常青。“雄碑拥翠”已成为标志性建筑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46.jpg

四是抗大碑林。抗大碑林建于2002年,占地800平方米。主要由党、政、军领导人题词碑刻,抗大校首长碑刻,将星碑刻,抗大名人、书法家碑刻等组成。作品或彰事、或铭诗、或纪人,热情歌颂了抗大精神、抗大教育思想和抗大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贡献。真草隶篆,异彩纷呈;青石森森,蔚然大观,极具纪念意义、鉴赏价值。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49.jpg

五是花园连心湖。在前南峪村东南有一条汇入浆水川的河流,这条河原名叫南河沟。1940年抗大迁移到浆水川后,在前南峪办学期间,军民共用一条河水,后来为了纪念抗大学员与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将南河沟改名为连心河。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51.jpg

连心河在抗大陈列馆前汇成连心湖,湖岸建有抗大花园。如今的游人驾舟行驶在连心湖内可以看到,湖畔青柳拂面,湖中波光洌滟,呼吸着微风中的果香阵阵,别有一番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六是抗大群雕。抗大群雕——“烽火熔炉”由青铜铸造而成,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之作。

雕塑总长14.5米,高7米。在飘扬的抗大校旗下,抗大教育委员会主任毛泽东矗立于群雕中心,抗大校首长滕代远、何长工分别融入左右两侧的抗大教职学员中,通过教学、训练、战斗、劳动的场景,再现了抗大在敌后太行山的峥嵘岁月。群雕下方为三组自然石造型基座,象征抗大为民族解放战争培育了10多万名军政干部,是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石。该雕塑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郭宝寨担纲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807110354.jpg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以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大陈列馆绝对值得前往参观!

版权所有: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 违者必究
冀ICP备19017071号-1

0.05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