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在这片红色大地,燕赵儿女凭借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与炽热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开国大典》《地道战》《小兵张嘎》等佳作,生动展现河北革命斗争历史,于红色电影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 “资源库”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河北” 新媒体平台推出 “红色电影里的河北” 系列专题。让我们紧跟红色经典电影步伐,打卡河北红色圣地,追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
“年轻的学弟们、学妹们,来吧!让我们用热血浇灌那片土地,用青春让荒漠披上绿装,用生命筑起防风防沙的绿色长城,保卫北京城,保卫毛主席!” “我决定了,上坝!”因为台上学长的一席话,台下的六位学妹背起行囊,满怀激情来到塞罕坝。这是影片《那时风华》开篇“六女上坝”的场景。该影片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为背景,讲述了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在物资条件极度匮乏、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满怀青春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感人事迹。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电影《那时风华》,一起打卡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聆听荒原变林海的传奇故事。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是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风景林。森林公园总面积141万亩,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风景资源丰富,景观独具特色,有“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的美誉。主要景点包括塞罕塔、月亮湖、七星湖(湿地公园)、泰丰湖、白桦林、尚海纪念林、塞罕坝展览馆、亮兵台等,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遗迹。
打卡点推荐
打卡点之一:塞罕塔
影片《那时风华》中,塞罕坝建设者们接续奋斗创造了万亩林海。登上塞罕塔观景台,可纵览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林海景观,每一棵树都凝聚着三代人的血汗。这里绝对是拍照打卡地的天花版,四季景色各异,春天色彩鲜明,夏天绿波涌动,秋天色彩斑斓,冬天则是一片银装素裹。塞罕塔观景台位于海拔1780米的东坝梁上,是一座七层八角的仿古建筑,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2004年建设,2006年投入运营,2017年升级改造,2018年重新对外开放。
打卡点之二:七星湖
有着塞罕坝“呼吸之肺”的七星湖湿地,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排列如天上北斗,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湿地内森林、草甸、沼泽和湖泊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这里水域深邃,湖面宽广,野生鲫鱼在水中自在游弋。此外,七星湖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一道天然的防沙屏障,守护着京津地区。
打卡点之三:月亮山望海楼
造林不易,护林更难。一个小火苗就能将塞罕坝人几十年的努力成果付之一炬。为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塞罕坝林场设置了9座望海楼,一对对夫妻瞭望员常年结伴驻守,瞭望林海。登上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极目远眺,百万亩林海五彩斑斓,蜿蜒的公路似巨龙盘卧,旋转的风车如大鹏展翅,壮美的画卷令人沉醉,不禁感慨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打卡点之四:塞罕坝展览馆
塞罕坝展览馆坐落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区。走进展览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12个红色大字“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向人们传递着塞罕坝精神的内涵。馆内设立“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四个主题展厅和一个多功能5D厅,展示着塞罕坝林场的历史印记。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黑白照片、一幕幕珍贵影像,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打卡点之五:尚海纪念林
百万亩绿色林海的起源地——尚海纪念林,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王尚海是林场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马蹄坑大会战”就是由以他为首的场领导班子组织实施的。他1962年来到塞罕坝,带领职工们扎根荒漠,坚守清贫,13年造林植绿54万亩。王尚海,成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一面高扬的精神旗帜,激励着后来人。
打卡点之六:亮兵台
亮兵台,又名康熙点将台、练兵台,坐落于塞罕坝森林公园阴河景区,海拔1874米,为一突兀而起的孤立巨岩,形如蛟龙,坐似卧虎,高32米,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公元1690年,为了平定噶尔丹分裂分子的叛乱,康熙皇帝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在此台上任命抚远大将军、安北大将军,故名点将台。如今,亮兵台方圆数十公里均为人工落叶松林,登台四顾,绿海波涌,凉风习习,颇能领略当年康熙大帝点将阅兵的恢宏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