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号角回响湘江之畔——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首场宣讲活动侧记

2025-08-18 09:52:16 来源:中国旅游报
分享到:

湘江之畔,号角长鸣。7月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首场宣讲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拉开帷幕。宣讲现场,6位优秀讲解员代表以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为题,生动呈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用血肉之躯奋起抗争的场景。

首场宣讲分“烽火初心·信仰如山”“不屈之魂·血铸长城”“精神永续·薪火相传”三大篇章,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现场观众仿佛走入了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世人都知道杨开慧烈士,可知道她侄女杨展的人不多。”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韩琦深情讲述了《“展儿”的青春抉择》,他从一封“不必挂念”的家书切入,带领大家走入杨展烈士的青春世界、读懂她投身革命的“青春抉择”,展现了杨展为信仰不顾个人安危、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高尚情怀。

“那封‘不必挂念’的信,字迹那么娟秀,却承载着那么沉重的抉择。”带着女儿前来听讲的长沙市民张女士眼眶湿润,“那份超越亲情的坚定信仰,真是让我们做家长的又心碎又敬佩。”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李婧以《脊梁》为题,讲述了1938年深秋,民族实业家卢作孚指挥千名船员、万名纤夫,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前,将10万吨工业器材、3万多名同胞转移到大后方的故事。“这个故事呈现了抗战历史背景下团结一心、百折不挠的人物群像。让英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让精神火炬永放光芒,这正是我坚守一线讲解工作13年来愈发笃定的初心使命。”李婧说。

“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8月,云南的20多万各族群众组成了筑路大军投身滇缅公路建设,这20多万人里,80%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自带工具、干粮和被褥,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靠着最原始的工具,仅仅用9个月的时间,硬生生地凿出了这条长1000公里的路。9个月的生死鏖战,伤者2万余人,超过3500人长眠于路上,这条公路的每一寸路基、每一段弯道,都浸透着滇西人民的血汗,都镌刻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云南大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志愿讲解员崔恩铭以《敢问路在何方》为题,讲述了滇缅公路修建过程中,各族群众和南洋华侨为抗战生命线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一条中华儿女联合起来抗击外侮之路,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来时路,铭记胜利号角的回响。”他说。

河北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通过《我们都是“王家川”》,深刻阐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接续奋斗。“当团结成为信仰,当奋斗成为习惯,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世长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接续奋斗,我们都是‘王家川’。”

聆听者发红的眼圈、崇敬的眼神、真诚的交流,无不印证着英雄故事与红色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说得多好啊。”观众鲁镠感慨,“‘王家川’代表着平凡人的力量。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要做好本职工作,齐心协力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据了解,2018年以来,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成功举办五届,已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平台。接下来,大赛宣讲活动将持续开展,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力量。

作者:魏彪

版权所有: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 违者必究
冀ICP备19017071号-1